網頁

星期二, 5月 20, 2014

命運迷霧 — 「人」才是主體

有些人對祿命術有一種盲目的信仰,認為可以透過命盤論述一切,例如怎樣的命盤就會有怎樣的六親、工作、學歷等等,卻不知道那些都應該是被代入命盤的條件,而非命盤就是肇因。

命盤是分析用的模組,是被使用來協助描述個人的工具,不該被過度衍生,反而使人失去了主體性,變成出生的那個時間主導了人的一生發展,這種本末倒置的觀點造成了過去人們的迷信,在現代其實反而更容易使命理被人批判。

對我們來說,命理是一種生活態度,祿命術只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體驗人生的工具,或者說,是一種媒介,既然只是媒介,那便代表我們可以用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

傳統的命理觀是結果論, 在封閉、集權的封建社會當中,人的發展有限,人生的複雜度與現在而言相對單純,受限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人的可變性甚小,階層不易流動,發生的事情大同小異,因此許多線性的論斷偏差或許不大;但即便如此,對於被附上過多玄學色彩的祿命術,古人仍舊是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看法,因為現實上不准的案例還是很多。

傳統的論命重結果不重過程,亦不重視取得的手段,缺乏細節的論述和探討,不在乎你是誰,你有何特質,只看結構、格局是否符合社會期待,因此無法對個人起到積極作用,對古人來說,富貴即是好命,這種觀念即便到現代依舊如此。

一件事情的好壞是由我們主觀的信念去解釋所形成的結果,算命不是心理治療也不是輔導諮商,但它確實含有這樣的功能,在過去到現代的社會當中,仍然隱含著開導人心的意義,而使用它的人卻不見得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以至於問命的人愈問愈感到困惑,人生的疑問沒有得到指引,反而更加迷茫。

古人認為術者必須有德,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要求,但在現代,光有德仍舊不足,我們有更多的方法和工具幫助人們去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潛能,找尋到自己的價值。所以真正對我們有益的論命,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是為了求得一個解答,以及對於未來的預測,因為同樣的事件,不同的解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例如,

A:一個到了適婚年齡卻又遲遲未結婚的女孩子。

B:她對未婚這個事件的想法如下:

B1:國外單身的女性比比皆是,只要經濟獨立,善於安排自己的生活,反而更加自由,能從事更多自己想要從事的活動。

B2:一定是因為我哪裡有問題,所以才沒人要,親人朋友也都不幫我介紹,所以才會這麼慘。

根據以上B1、B2的不同主觀信念,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

C1:未婚,在自己的工作上創造出一片天,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安排自己生活。

C2:怨天尤人,逃避社會,封閉自我。

在這個例子當中,A是引發的事件,B是個人信念系統,C是結果。A並未導致C,而是B對A的解釋導致了C

如果依照傳統命理的論述,只會給出這麼一句:「無夫命或夫緣薄弱」,但重點是,這樣的論述對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而往往人們面對問題的態度才是決定將來發展的關鍵因素,而這卻是傳統命理甚少會去提及的部份。

這也是為何我們一再強調,命理要適應社會的變遷,要融入當代的思想,不能再如過去一樣用封閉的、單一角度、線性的眼光來看待人生,我們必須用更多元的角度和方法論來提供人們協助,讓人們用合理、正向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人生,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交給虛無飄渺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