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10月 14, 2015

教學現場兩三事

每到了出作業的時候,孩子總說安親班作業太多會寫不完,希望學校老師不要出太多,而且安親班老師會打人....

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安親班對現代的父母來說,似乎肩負了父母許多的責任,盯課業、寫評量、陪伴、教導孩子學習....

孩子早上七點出門,晚上九點回家,一天和父母相聚不到幾個小時,孩子們似乎沒得選擇;對許多父母來說,似乎同樣也是沒得選擇的選擇。

我常在想,為何我們的父母無法正常上下班,為什麼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學習成了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象。

我一直認為,教育問題不能單從教育去看,這是整個社會結構性的問題,不僅止於教育,所有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如此,必須要有全面的配套以及預設各種可能的情況。重點在於緩以及彈性,緩才能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改變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彈性才有運作的空間。

但我們往往為了實現政策、追求績效,或者因為民粹而求快,求快的結果是什麼?

我們來不及去適應這樣的變遷,許多人只能用固有的觀念操作新的制度,那麼我們仍然是在同樣的框架當中,始終沒有跳脫。

而同時,我們又沒有辦法讓廣大的父母過得更好,他們努力經營,為了生存奮鬥,但我們對於那些壓榨勞力的企業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他們只能用更多的時間、勞力付出來換取金錢,甚至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成長。

為了讓父母早點工作,孩子只能提早出門,學校配合管理;為了方便父母下班接送,我們甚至有官員提出了延後課後照護到七點這種政策,卻不想想應該是讓父母準時下班才對。

為什麼陪伴許多孩子成長的不是父母,反而是老師和安親班、補習班;我們明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永遠不是他者所能替代的,卻又看著這樣的情況不斷地加重,甚至成為一種常態。

所以為什麼這些改革是讓全國的補習班數量倍增,為何社會階級並沒有因此而流動,卻是不斷地再
製?

因為錯誤的模式並沒有改變,反而被包裹上了一層糖衣。

ps: 附圖為1994年教育改革以來至今所增加的各式補習班統計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