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17, 2014

不思善,不思惡



六祖壇經當中有一段記載六祖惠能與惠明的對答:「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良久謂明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真正的自由,是心靈上的自由,沒有恐懼、驚慌、不安。但我們創造了心理上的時間,從此誤入歧途,所有的恐懼、驚慌、不安都是因為這內在的時間感而來,我們期待自己變成什麼,達成什麼,把過去的經驗、知識、記憶延伸到未來,因此我們永遠處在矛盾的狀態,無法解決衝突感。

在沒有見到生命的實相之前,一旦思考就落入了誤區,是的,因為思考奠定在過去的經驗、知識、記憶之上,以盲引盲,這是永遠無法見到真相的。

校園能否出現簡體字?

小學宣導影片中的簡體字:讓觀念成為主角,包容字體的微光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映在課桌上的彩色畫紙上。老師播放了一段宣導影片,螢幕上閃過幾個簡體字,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聽著影片講述「性平」的觀念。這一刻,字體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