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29, 2015

也談教甄

我一直覺得教師甄試或者教育行政,考得科目跟日後教學或者工作其實沒啥太大關聯,我們透過這種方式選出來的教師或教育行政人員究竟是考試機器還是嘴炮達人,這樣真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嗎?我很難說服自己,總覺得這是集體自欺欺人。

以教甄來說,光是筆試就刪掉了不少教學認真卻無法好好唸書的好老師,那為何不能改變方式,例如設定代理年資達到一定年限的老師能夠免去筆試,直接複試?如果連教師的考試都是比誰考古題做得多,比誰背得多,比誰試教模式套得好、口試練得勤,我們又如何相信教育改革不只是一種形式或口號?如果連老師都是這樣競爭,我們又怎麼去說服家長去除菁英迷思?這樣的考試規則必然引領相對應的學習和教育方式,一切以求取高分為導向。

李荊蓀,白色恐怖受難者

好人壞命 天地常態 /文:王鼎鈞 姜貴「喜歡」算命(他未必相信算命),台北市有那些「命理學家」,他一個一個說得出真名真姓。有人居室高雅,門外常常停著晶亮的黑色轎車,有人藏身陋巷,主顧大半是滿臉倦容脂粉斑剝的酒女舞女,姜貴都去請教過。我在十六、七歲「插柳學詩」的時候,我的老師擅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