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30, 2025

校園能否出現簡體字?

小學宣導影片中的簡體字:讓觀念成為主角,包容字體的微光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映在課桌上的彩色畫紙上。老師播放了一段宣導影片,螢幕上閃過幾個簡體字,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聽著影片講述「性平」的觀念。這一刻,字體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傳遞的價值,悄悄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然而,簡體字的出現卻可能引發討論:它是否適合出現在小學校園?我們是否應尊重教學專業自主,避免民粹式打壓?讓我們以一盞小燈籠為喻,繁體字是溫暖的主光,簡體字是邊緣的微光,兩者能否共存,照亮孩子們的成長之路?

簡體字的背景與小學校園的現實

簡體字的歷史並非單一的起點。早在魏晉南北朝,民間就已使用簡化字形以方便書寫。20世紀初,中華民國政府也曾嘗試簡化漢字,例如1935年公布的《第一批簡體字表》,試圖提升識字率。但今日所謂的「簡體字」,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後的系統性改革成果。1956年的《漢字簡化方案》與1964年的《簡化字總表》,大幅簡化漢字筆畫,成為大陸的官方文字。


在台灣,1949年兩岸分治後,繁體字成為官方文字,承載了文化傳承的價值,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中,繁體字是學習的核心。教育部長期推廣繁體字,認為其保留了漢字的象形與表意特徵,能讓孩子們感受到語言的美學與文化的深度。然而,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簡體字已悄然進入小學校園,尤其是在觀看宣導影片時。例如,一段關於「節能減碳」的影片可能來自大陸,字幕使用簡體字;或是一段講述「校園友愛」的動畫,標題出現了簡體字。這些影片的出現,並非為了推廣簡體字,而是因為其內容符合教學需求,能幫助孩子們理解重要的觀念。

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識字能力正在發展,繁體字是他們學習的基礎。但偶爾接觸簡體字,例如「愛」變成「爱」、「學」變成「学」,並不會影響他們對繁體字的認識,反而可能讓他們對字形差異產生好奇,進而理解漢字的演變。簡體字在這些情境中的角色是輔助性的,就像操場邊的一朵小花,點綴了學習的風景,卻不改變繁體字這片大樹的根基。

影片的觀念才是主角,字體只是配角

小學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們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宣導影片作為教學工具,旨在傳遞重要的觀念,例如環保意識、友愛互助或交通安全。這些影片的內容,往往比字體本身更重要。以一則「節能減碳」的影片為例,孩子們從中學會關燈節電、減少塑膠使用,這些觀念能影響他們的行為,成為未來的習慣。但如果影片字幕使用簡體字,就被放大為「文化入侵」,我們可能會錯過影片真正的價值,讓孩子們失去學習的機會。

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學習應以快樂與啟發為主。我曾在教學現場觀察,當孩子們看著有趣的動畫,聽著「如何與同學分享」的故事時,他們的眼睛閃閃發光,專注於影片的內容,而非字幕的字體。對他們來說,簡體字與繁體字的差異,只是螢幕上的一抹微光,真正吸引他們的,是影片中那顆溫暖的種子——關於善良、關於責任的觀念。

如果我們過分聚焦於字體,而忽略影片的價值,就像是為了樹葉的形狀,錯過了整片森林的美好。簡體字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繁體字的地位被動搖。台灣小學的課程設計,早已將繁體字作為核心,孩子們從注音符號到漢字學習,都是以繁體字為基礎。偶爾接觸簡體字,不會改變這一根基,反而能讓孩子們在未來面對全球化時,多一份理解與包容的能力。

尊重教學專業自主:讓教育回歸本質

簡體字在宣導影片中的使用,背後有其教學需求,這是教師專業判斷的一部分。小學教師會根據課程目標,選擇最適合的影片。例如,一段關於「校園安全」的影片,若內容生動且符合教學需求,教師可能會選擇使用,即使字幕是簡體字。這種選擇,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觀念,而非推廣簡體字。

若以民粹式的情緒打壓簡體字,例如要求全面禁止這類影片,可能帶來幾個問題。首先,這會限制教學資源。許多優質的宣導影片來自大陸,若因字體問題而棄之不用,教師將失去重要的教學工具,影響課程品質。其次,這會讓教育淪為意識形態的戰場。教育應以啟發與包容為核心,若因政治因素排斥簡體字,會讓孩子們失去接觸多元資訊的機會,限制他們的視野。最重要的是,這違背了教育的本質。小學教育應是溫暖的土壤,讓孩子們自由成長,而非被意識形態的框架束縛。

教育像一盞小燈籠,繁體字是溫暖的主光,照亮孩子們的文化根基;簡體字是邊緣的微光,偶爾閃現,讓他們看見遠方的風景。民粹式的打壓,就像硬生生遮住那抹微光,讓燈籠的光芒變得單調,也讓孩子們錯過了更廣闊的世界。相反,我們應尊重教學專業自主,讓教師根據教學需求決定是否使用這類影片,在繁體字的主導地位下,找到平衡。

理性面對簡體字:以專業與包容化解爭議

簡體字在小學宣導影片中的出現,不該被放大為文化衝突的象徵,而應被視為一扇小窗,讓孩子們窺見更廣闊的世界。為了避免民粹式打壓,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理性方式:

  • 建立明確的使用原則:學校可制定簡體字影片的使用指引,例如僅在宣導影片或特定情境中使用,並確保課程核心以繁體字為主,讓家長與社會放心。
  • 融入字形比較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播放影片後,簡單介紹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差異,例如比較「愛」與「爱」,讓孩子們理解漢字的演變,增強對繁體字的認同。
  • 鼓勵理性溝通:教育當局可與家長公開對話,說明簡體字在影片中的輔助角色,避免誤解,將焦點拉回影片的觀念傳遞。

讓觀念成為教育的種子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的笑聲是最美的音符,宣導影片是他們學習觀念的小小窗口。簡體字可能出現在這些影片中,但真正的重點,是影片傳遞的價值——關於環保、關於友愛、關於安全。台灣小學校園當然可以接受簡體字的微光,因為它並不影響繁體字的根基,反而能讓孩子們在未來面對世界時,多一份理解與包容。

與其讓民粹式的情緒主導教育,我們更應尊重教學專業自主,讓教師在專業判斷下選擇最適合的教學工具。繁體字是孩子們的文化之根,簡體字是通往世界的小橋,兩者共存,才能讓教育的燈籠散發更溫暖的光芒。讓我們以包容的心,專注於觀念的種子,讓它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善良的大樹,迎接更廣闊的未來。


星期六, 5月 13, 2023

李荊蓀,白色恐怖受難者

好人壞命 天地常態 /文:王鼎鈞

姜貴「喜歡」算命(他未必相信算命),台北市有那些「命理學家」,他一個一個說得出真名真姓。有人居室高雅,門外常常停著晶亮的黑色轎車,有人藏身陋巷,主顧大半是滿臉倦容脂粉斑剝的酒女舞女,姜貴都去請教過。我在十六、七歲「插柳學詩」的時候,我的老師擅長占卦算命,曾經給過我一些薰陶,《淵海子平》這樣的書我也摸過翻過,姜貴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談命的對象,我倆的關係又拉近了許多。

這位鄉賢常說:「人生由命,可惜沒人能算得準。」

「算命的」裡面確有異人,我從姜貴口中得知,有一位「算命的」行走江湖,閱人多矣,他總結經驗,發現「好人多半壞命,壞人多半好命」。人的道德品質能從生辰八字看出來嗎?他說「一定」。有沒有例外呢?「偶然有。」他若是發見一個好人有好命,或者一個壞人有壞命,他會高興好多天,可是他明白這並非天地間的常態。

我回到中國廣播公司,把這一則「世說」告訴了副總經理李荊蓀,他忽然說:「你把我的八字拿去找他替我算一算。」我大感意外,那年代出人意表的事特別多。我得替荊公保密,特地把他的筆跡湮滅了,把八字抄寫在另一張紙上。

姜貴帶著我去找那個「算命的」,那人並沒有什麼仙風道骨,我微感失望。他指出:「你的這位朋友是子時出生,子時橫跨在兩日之間,前半個時辰算是前一天,後半個時辰算是第二天,他是前半夜還是後半夜出生?」我不知道,恐怕李副總自己也未必知道。

我提出一個解決的辦法,請他大致說一說前半夜出生的人如何,他說了幾句,完全沾不上邊兒。他再說後半夜出生的人,「這人很有才幹,但是瞧不起別人,常常和人爭吵。」這倒是八九不離十了。

我請他繼續推算下去,他「哎呀」一聲,他說「這人沒有氣了!」沒有氣?什麼意思?他說可能死亡也可能坐牢。算命算出這樣一個結果,我怎樣交代呢?罷了!罷了!

我請姜貴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央他替「算命的」寫一段批語,我說久病知醫,算命的那一套你都懂,捉刀輕而易舉,他默然。我說「算命的」鐵口直斷,咱們不能照寫,可是也不能憑空編謊騙人,請你用「文學語言」來處理吧!他又默然。

兩天後走訪姜貴,他拿出一張字條來,大意說,照「貴造」看,您懷才不遇,有志難伸,處處因人成事,但時局動盪,努力往往半途而廢,風格高雅,處處留下很好的名聲。最後一句是:「五十歲後歸隱田園,老境彌甘。」我把字條拿給李荊公看,他淡淡地說:「教我退休。」

幾個月後,李荊蓀突然被捕,判了重刑(1970年),這年他五十三歲,十五年後出獄,又三年病逝。他被捕後第二天,我找出他的八字,約了姜貴(也許我不該約他),再去請算命先生看看,這一步好像叫做「覆合」,也許能「合」出什麼希望來。他只給我幾句敷衍,卻也沒有再收費用。辭出後,姜貴畢竟是老江湖,他低聲問我:「這是李荊蓀的八字吧?」

姜貴常說「思想即命運」,他也許沒想到,這句話對他對我對他都適用,我們都被自己的想法決定了行動,又被行動決定了境遇遭際,蹭蹬一生。眼看有些人順著形勢思想,跟著長官思想,或者只有才能沒有思想,一個個「沉舟側畔千帆過」,心向往之而不能至。

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267740

星期一, 3月 27, 2023

蕭同茲

蕭同茲(西元一八九五~一九七三年),原名異,號涵虛,字同茲,以字行。少年同學中有蕭同者,字異茲,交相厚,時人建議,蕭異,盍不以同茲字之。後以避禍,遂用此名。湖南常寧人,清光緒二十一年農曆九月十八日(西元1895年11月4日)生。

1895年11月4日,蕭同茲生於湖南常寧縣。1911年,從衡郡聯合中學畢業,1917年,從湖南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畢業並在湖南電燈公司任職,就讀湖南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期間加入中華革命黨。1918年,赴天津市,在法國投資的永和機械廠擔任設計師。1920年冬,和黃愛、龐人銓兩人密切合作,參加湖南勞工運動。1922年秋,擔任湖南省立乙種工業學校數學教師。1923年9月,被譚延闓聘為湖南討賊軍總司令部行政委員。

1924年,追隨孫文,加入中國國民黨。1928年,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自1932年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總社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約20年。1935年12月,在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後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常委。

抗日戰爭時期,蕭同茲在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當選為全國新聞聯合會主席。1949年4月前往臺灣,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總社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1964年12月21日,卸任後由曾虛白接任。晚年曾任臺北市報業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董事長、復興劇藝實驗學校董事長。

1973年,民國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心肌阻塞症復發病逝寓所,享年七十九歲。

蕭同茲的八字在雷震日記當中有所提及:

上午訪汪公紀,悉渠改下週一赴日。渠精於算命,謂其動機因渠二十五歲喪父一事,在其父親所批八字上記載甚詳,因此研究此事。我遂將我的年月日時報出,由渠安排後,謂我的八個字上面一排有甲乙丙丁四字,是為主貴之格,上面有乙丙丁三字即為主貴之相,與蕭同茲同格。蕭之八字上面有乙丙丁三字,但其為乙乙丙丁,我的八字是甲乙丙丁,故較蕭尤貴。我的相是火木通明,性情驕傲,去年流年不利,天剋地沖,今年上半年亦不佳,為梟神奪食之年,下半年我要入政府工作,負重要責任,工作繁而辛苦得很,今後還有主持雜誌之機會,職位等於部長。渠又謂我之名聲大於官職,官位不大而名氣很大,應以文名聞其名也。晚間開《自由中國》編輯會並聚餐,請馬之驌報告與蔣經國會面經過。晚間劉景健來訪,說劉汝明已否認曾說過馬乘風來遊說部隊背叛政府之事。

星期日, 11月 20, 2022

陳公亮

 陳公亮先生小傳

 陳公亮名錚,小名鐵生,字公亮,以字行。祖籍浙江紹興,民國元年(1912)三月生於北平。父靜齋,為北平銀行界聞人,公亮其第五子。

 公亮於小學畢業後,十二年考入私立華北中學,十七年進入私立華北大學預科,十九年赴日本,入東亞補習學校,二十年考入第一高等學校,二十二年入東京法政大學,攻法律得學士學位。二十五年三月,任中國駐日大使館研究員,二十六年三月歸國,任湖北省政府專員,同年十二月改任浙江省政府編譯室主任,二十七年七月任浙江省第五區稅務處處長。二十八年轉任財政部貿易委員會安徽辦事處主任,並兼任貿易會所屬復興公司、富華公司、中國茶葉公司等三單位之安徽分公司經理。二十九年專任貿易委員會駐第三戰區代表,及貿易委員會閩、浙、皖、贛、湘五省總視察,督導五省該會所屬辦事處及分公司之業務,並主持東南各省物資之收購及外銷事宜,於抗戰時期政府艱困之際,為國家爭取外匯,貢獻至鉅。

 時公亮年未三十,猶未婚娶,某日,敵機肆虐,公亮避空襲於防空洞中,邂逅名教育家鄭貞文先生長女真,驚為天人,於是求婚,越歲結褵,同赴渝。時已升任為貿易會出口貿易處處長,綜管全國物資出口業務,三十二年夏,農本局改制為花紗布管制局,公亮奉財政部長孔祥熙之徵調,出任花紗布管制局重慶辦事處長,於其任內對戰時陪都花紗布之供應,調節得宜,深獲各方好評。三十三年四月,轉任財政部菸類專賣局局長,惟其時國民參政會方建議政府簡化專賣事業,於是同年八月,政府決定將糖專賣取消,復合菸類、火柴二專賣為一,併為財政部專賣管理局,由劉鴻生為局長,公亮副之。三十四年四月,調任財政部川康區貨物稅局局長,七月,公亮改任為中央設計局貿易組召集人,及中央信託局顧問。

 抗戰勝利,政府積極辦理復員工作,公亮初受命為財政部臺灣區金融特派員,公亮籌思良久,辭不就。蓋其時臺灣甫歸中央,一切行政措施,皆與我後方不同,先總統 蔣公遴選公亮長兄陳公洽先生為臺灣行政長官,良以公洽夙負知日之名,日人治臺之方,當所諳悉,囑其去暴留善,以符合我中央政令。惟公亮深知乃兄為人剛愎,今蒙 蔣公知遇,委以重任,益自恣縱,而不能容勸諫,倘與之共事於臺灣,受其節制,則以財經複雜,頭緒萬端,偶若與其意見相左時,將難自處,是以婉卻任命。政府於是改派為東北區財政金融特派員,兼東北九省銀行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接收事宜,以及視察九省銀行業務。東北地廣物阜,一旦重歸我中央,撫循之勞,備極艱辛,而其時俄魔方悍據長春,匪叛已彰,我資源委員會代表張莘夫,竟遭襲殺,秩序混亂,我方各方機構,不得已逐步後撤,惟仍不免倉皇。公亮奉命返平述職,三十六年冬攜眷由瀋陽循平瀋鐵路返,以路基為匪軍破壞,不得不隨時整修,越三晝夜始達天津。

 自是東北之形勢日非,無從返任,政府轉任為中央印製廠總經理,廠設上海,公亮於是舉家遷滬。印製廠之工作繁重,統籌國內票券及有價證券之印製,並策劃自原料以至於成品生產之一貫作業,宏猷方展,而戡亂戰事又起,公亮力主遷廠來臺,終奉當局核准。惟匪已四伏,公亮不顧工會之阻撓及個人安危,毅然拆遷主要設備三分之二來臺設廠,並將原向美國訂購之機械器材,全部改運臺灣,奠定中央印製廠在臺復業之基礎,為當時國營事業中唯一完整遷臺之機構。公亮為指揮遷廠,仍獨留滬濱,迨任務完成時,滬臺間之航運已中斷,不得已飛閩,得脫危地,然福州旋亦告警,官吏棄職而去者,比比皆是,市廛為空,而匪竟不至。越歲公亮偕室至臺,五月辭中央印製廠職務,改任財經兩部顧問。

 四十二年受中國航運公司創辦人董浩雲之聘,為該公司常務董事,公亮與浩雲原為舊識,在日本留學時由友好之介,成為至交,抗戰軍興,雖各東西,亦鮮通音問,然相契之情未嘗或減,至此復聚。浩雲以業務關係,不能長期駐臺,以故該公司不論其資金之調達、規章之釐訂、船舶之營運以及一切連絡事宜,悉歸公亮為其擘劃,二十餘年間中國航運公司之能有今日,固為浩雲所精心創業,然公亮盡瘁其間,任勞而不居功,誠有足多。除中航之外,公亮又膺董漢槎先生之聘,為太平保險公司常務董事,公亮竭其心智周旋於二董之間,極稱莫逆。

 七十二年浩雲病逝,公亮痛喪摯友,為之累月不懽。夏,應漢槎之邀赴美,藉旅遊以消憂,不意中暑卒倒,因而纏綿牀第者年餘,公亮夙工子平之術,為精於斯道者之翹楚,自知不久,從容於病榻前整理舊物,雖喘氣不止,仍能井井有條。逝世前旬日,忽獲王映霞女士耶誕賀卡,為之驚喜,蓋與郁達夫、徐悲鴻諸名士,在餘杭相往還之日,於今已將半世紀矣,當年諸人率皆少壯,意氣飛揚,今多物故,在臺者僅阮毅成先生,因邀之來醫院,出王卡,話往昔事,為之低徊久之,幾至歔欷。越一日,七十三年(1984)元月十三日病小瘥,以春節近,擬出院返寓度歲,不意竟於睡眠中溘然長逝,年七十有三。

 德配鄭真女士,為名教育家鄭貞文長女,賢聲著戚黨,子三,長兆恕、次兆熙、三兆隆,皆學有專長。

 出處:<民國人物小傳>第八冊(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四月)311~313頁

陳公亮為陳儀五弟,陳儀後來被槍決,是陳公亮替其收屍。

雷震日記亦有相關記載:

1950-06-19星期一

今日端節,此地人過節不甚熱鬧,志希與道平在家過節。報載陳儀於昨晨槍決,由陳公亮收殮火葬。昨日予電話恩伯,渠為此事奔走數日,希望陳儀免於一死,並請張岳軍協助,要求會總統,未蒙召見。關於陳儀一事,恩伯是大義滅親,正可見其盡忠於國也。政府派予為中央銀行監事,見報後即去辭職。因嚴家淦來舍徵求意見時,囑予為中央銀行常務理事。當時不願擔任,渠云已由王秘書長請總統核可;予繼思常務理事或可為國家盡一份力量,故未講話,後閱報悉政府派為監事,當即函嚴家淦表示辭職,不意今日仍將聘書送下。

陳公亮亦為胡茵夢乾爹。《生命的不可思議:胡茵夢自傳》

乾爹是父親惺惺相惜的老友,也是一位才情豐富、待人寬厚、注重生活雅趣、曾經顯赫而逐漸寄情於戲曲、古玩、金石和四柱推命術的閒人。乾媽鄭真女士年輕時則是福州美女,四十多歲的年紀依然有自己的韻致。她具備高度的服務精神,待人周到,做事極為仔細,最巧的是,她竟然是衛理女中的董事之一,也是衛理公會的基督徒。

陳公亮生辰:1912/4/24 巳時。(農曆3月初八)  來源:陳易庵 名人命詮


汪公紀

汪公紀先生,江蘇吳縣人,1909年生於北京。早歲隨父親汪榮寶赴比利時任所,後轉法國、瑞士。1922年歸國,就讀北京俄文法政專門學校。1926年赴日留學,入早稻田大學預科,兩年後升入大學部政治經濟系,1933年畢業返國。歷任湖北省政府秘書、上海市政府秘書、廣東省政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1945年,任新聞局駐法國辦事處處長;1952年任駐日代表團副團長;1954年任經濟部次長;1963年任駐馬達加斯加大使;1965年任手工業推廣中心董事長,並開始在東吳大學講授西洋外交史;1975年應聘為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主任。

譯著有《主宰美國命運的幕後集團》、《西方國家自殺》、《洛克菲勒家族秘錄》、《朽廬隨筆》、《日本史話》。由於父、伯祖(汪鳳藻)都曾當過駐日使臣,自己也曾出使過日本,深覺有責任將他所認識的日本介紹給國人,因而在大學授課時,便陸續撰寫有關日本史的文章發表在《中外雜誌》,隨後並擴充改寫而成為《日本史話》。

汪公紀三代都是外交人才(外交世家汪榮寶),他曾經在擔任馬達加斯加大使期間,因被懷疑投共,而由台灣當局派船將其綁架擄回。在《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有一段章節跟汪公紀有關,說是當年汪公紀在東非的馬拉加西當大使(此國後來改稱為馬達加斯加),因為有法國來的情報說(馬拉加西本是法國殖民地),汪公紀要變節投共了,於是派情報員乘從台灣來的萬噸漁船將汪公紀引誘到船上再綁架回台灣。這段後來郭冠英(是的,就是那位高級外省人)曾投稿說明,因汪公紀的女兒汪琪正巧是其政大同班同學,因此有再補述相關情節。汪公紀大使押解回台懸案


台北六十年代又一外交冤案——汪公紀大使乘輪歸國
2000年1月 / 76:1(452) / 周谷
[大標]] 一、才子出任駐外大使 
[[內文]] 一九六三年出任駐馬拉加西大使兩年的汪公紀,係外交世家蘇州汪榮寶之子。汪公紀一九○九年生,幼時隨父赴比利時任,後轉往法國、瑞士學習法文,一九二二年回國,四年後轉赴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經系就讀。這樣的中馬友好關係,當然也是汪公紀一項外交活動成就。
[[大標]] 二、汪公紀在任內押解回國 汪公紀在馬國正轟轟烈烈,盡忠心報皇恩之時,台北最高情報機關忽然於一九六五年七月間,接獲東京駐日本大使館安全專員樂德修發來的極密電報,稱說現駐馬拉加西大使汪公紀即將舉家投共前往大陸最高當局獲悉汪公紀事後,當即令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局長沈之岳主辦此案。當時外交部長沈昌煥與汪公紀誼屬蘇州同鄉,兩人私交極好,亦愛莫能助,徒呼奈何。

讀「馬拉加西大使被綁架回國事件」:為老友汪公紀大使蒙冤受辱補述二三事
1995年6月 / 66:6(397) / 蔡孟堅

讀「馬拉加西大使被綁架回國事件」
[[文章副標]] 為老友汪公紀大使蒙冤受辱補述二三事
[[內文]] 筆者在舊金山拾閱一份「政治情報」期刊,忽見大號標題「馬拉加西大使被綁架事件」一文,高明輝(調查局退休人員)口述,范立達整理,因文中寫明我國前駐馬拉加西大使「汪公紀」,引起我的注意,因汪是我數十年好友
[[大標]] 汪父一生嗜藏銀器兒子竟蒙大冤 汪公紀乃父汪榮寶先生學富善交,民初北洋政府先後派任我國駐日本、比利時、瑞士等國公使(彼時僅派公使),公紀自幼隨父生活,因之自小學至大學均在外國完成,除國學、書法皆甚傑出外,並精通英、日、法等國語文,在民國二十二年,張群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時,因漢日有日、英、法租界各設駐地總領事館,張群主席特選才學並茂且通多國語言之汪公紀擔任全能秘書。彼時汪公紀可能已派任駐馬拉加西大使,在我們畢業後,安全局經管道與馬國政府洽妥,派樂幹出任該國反共情報顧問,故汪與樂同時均在馬國從公。
從沈之岳涉嫌雙面諜說起
2000年7月 / 77:1(458) / 朱傳譽

[[內文]] 八十九年一月號「傳記文學」,刊署名周谷撰「台北六十年代又一外交冤案」一文,揭發一九六五年調查局局長沈之岳奉命派該局第三處處長范子文,徵「海泰」輪赴非洲馬拉加西,計誘駐馬大使汪公紀上船汪公紀雖丟掉大使,但尚有冷板凳可坐,不幸中的大幸。范子文是真匪諜還是假匪諜,不得而知。汪公紀被誣告擬舉家投共,和汪私交甚篤的當時外交部長沈昌煥愛莫能助,徒呼奈何,聽任當局交沈之岳查辦。問題是,具有共黨身分的沈之岳,是不是對台北忠貞?沈昌煥是汪公紀的主管,和汪私交很好,對汪案「愛莫能助」;為什麼我認識不久的曾虛白,願為我奔走?和我關係不深的馬星野、謝然之敢具名保釋一個「叛亂」嫌犯?

星期四, 11月 17, 2022

台灣現代詩的點火人—紀絃


 紀弦(1913年4月27日-2013年7月22日),原名路逾,字越公,筆名路易士、章容、青空律等,陝西省扶風縣盩厔人,中華民國現代著名詩人。被稱為「台灣現代詩的點火人 」。

「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

 於2013年,美國當地時間7月22日凌晨兩點在加州家中逝世。



 

校園能否出現簡體字?

小學宣導影片中的簡體字:讓觀念成為主角,包容字體的微光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映在課桌上的彩色畫紙上。老師播放了一段宣導影片,螢幕上閃過幾個簡體字,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聽著影片講述「性平」的觀念。這一刻,字體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