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3, 2020

略談蒐羅


我的興趣廣泛,其中之一,便是蒐集古籍善本、中外名人生辰,這種近乎考據的工作,在資訊發達,諸多文獻線上化、電子化的現代,其實節省了不少時間;但要在諸多資訊當中找出需要的資訊,時常也是需要一番折騰。

例如家譜,一份家譜可能上千頁,因為是掃描檔,所以必須一頁一頁翻找,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又或如從諸多墓誌銘,詔書當中去查找,有時亦是曠日費時。

但也是這種查找的過程,對這些人有了新的認識,甚至知道了諸多以往我所不知道的軼事。

例如近代宋氏家族,祖籍海南,原姓韓,且宋美齡至今生年都是個謎,雖然蔣介石在武嶺蔣氏族譜將其生年寫為光緒25(1899),但考據宋美齡留美時期的資料,其實還是有爭議。

又如黃侃,放在現代活生生就是個渣男,一生結了九次婚,還搞師生戀騙婚,報刊曾有「黃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說。誰想得到一代國學大師竟是如此。

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兄弟亦是,魯迅放著元配朱安為其一生守活寡,另外又找了位伴侶還生了孩子,和其弟周作人鬧翻的因由竟然是調戲弟媳…..

校園能否出現簡體字?

小學宣導影片中的簡體字:讓觀念成為主角,包容字體的微光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映在課桌上的彩色畫紙上。老師播放了一段宣導影片,螢幕上閃過幾個簡體字,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聽著影片講述「性平」的觀念。這一刻,字體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