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19, 2020

城南送別

林海音。

出生日本大阪的苗栗頭份人,成長於北京,後半生又回到台灣這片土地。

誠如她所言,在日本尚未投降的時候,日本人不拿她當日本人,台灣人不拿她當台灣人,中國人也不拿她當中國人,她便是在這種鄉土邊緣人的環境中,尷尬的成長。

或許也是如此,當她再度回到戰後的台灣,成為報社編輯時,她鼓勵了許多戰後改以漢文創作的作家,如鍾理和、鍾肇政、廖清秀、陳火泉、施翠峰等人,讓許多同樣尷尬的台灣鄉土文學家有了發展才能的一片天空,可以說是推動台灣文學的重要人物。

也是因為這種開放、自由的編輯風格,導致後來1963年的「船長事件」,林海音因此被迫辭去聯合副刊編輯,不過也是這樣,才有了後來的純文學月刊、出版社。


華人文學界沒有人不認識她,他們家的客廳,號稱台灣半個文壇。

一般民眾對她的認識來自城南舊事這本小說或電影,合唱界唱過城南送別的也應該都聽過她。



電影:城南舊事插曲



城南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顏正國

盆花奇馥,七殺壓身的絢爛人生 在基隆的海霧與街巷中,一株乙酉之木悄然綻放。那是1974年甲寅之年,月落甲戌,日坐乙酉,時至丙子。日主乙木,納音「泉中水」,卻在酉金之上成「盆花奇馥」之象,猶如一株精緻盆栽,花香獨特,柔美而堅韌,需精心呵護方能盛開。年月雙甲劫財,猶如園林眾木環繞,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