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6, 2021

一個有尊嚴的知識人—余英時

史學大家余英時今年8/1以91歲高齡睡夢中辭世,除了在史學上學貫中西,最為人知的就是他一生反共,並且曾幫助了許多流亡海外的中國人。中國曾多次邀他返鄉,但他曾說過,若中國不願為六四道歉,他便不回中國,這點堅持就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文人錚錚風骨。

余英時乳名小寶,字寶生,號清遺,譜名敦雯,改名英時。天津出生,但卻是安徽潛山人,小時曾於潛山居住過九年,一般查到的生日都是1930/1/22,但這個生日其實不正確。因為根據安徽潛山《余氏家譜》,余英時生於民國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未時,而家譜一般都是採用陰曆,因此他實際生日應是二月十九日。他的生日還有另一個版本,他於新亞書院師從錢穆時,畢業證書上出生日期寫得是二月七日(也不是正確的)。
余英時一生不過生日,因為他母親在生下他後便因難產而死,其母張韻清是桐城人,是桐城名士張英、宰相張廷玉的後人。在族譜當中可看到,張韻清卒於民國十九年正月二十二日,正是余英時生後一日。




校園能否出現簡體字?

小學宣導影片中的簡體字:讓觀念成為主角,包容字體的微光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映在課桌上的彩色畫紙上。老師播放了一段宣導影片,螢幕上閃過幾個簡體字,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聽著影片講述「性平」的觀念。這一刻,字體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