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19, 2011
鑒古知今
真怪,我看討論有提《三命通會》,但卻沒人提到《五行精紀》或《李虛中命書》,事實上三命通會很多觀念用法是從《五行精紀》所抄錄下來,《五行精紀》成書於宋代,而宋代到明代是命理一個很重大的轉折點。過去命學包含星法,但明代以降,星法由於政治因素,一般民眾難以學得,所以用法逐漸流失,這中間的斷層,我們只能在古書當中略窺一二,甚至許多用詞,夾雜諸多系統。舉例來說,五行便包含納音五行、化氣五行、正五行等等,不同系統要互相參用,必定要對該系統有所理解,方能知道何處可用,何處不可兼雜。所以後人解釋是否正確,若不往前考證,便難以貫通。拿化氣來說,對星學不解,就難以理解其中原理,明清後對化氣的用法,其實已經多少偏離早期的看法。蘭臺妙選一書亦是,此書可看到過去對納音和星學相當多的取象和用法。
此外古書當中,若單純看命書,我認為所得還是有限,事實上許多大思想家的文章,對人生命運描述及天地自然理解甚至比許多命書還來得更佳,就如《夢溪筆談》當中對化氣和納音的描述,我看網上亦少人提及;劉劭的《人物志》對人的才性,及品鑒人物之道,更早已隱含陰陽五行之道,我摘錄一段:「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聰明者,陰陽之精。陰陽清和,則中叡外明;聖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聖人,莫能兩遂。故明白之士,達動之機,而暗於玄慮;玄慮之人,識靜之原,而困於速捷。猶火日外照,不能內見;金水內映,不能外光。二者之義,蓋陰陽之別也。若量其材質,稽諸五物;五物之徵,亦各著於厥體矣。其在體也:木骨、金筋、火氣、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實,各有所濟。是故:骨植而柔者,謂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質也。氣清而朗者,謂之文理;文理也者,禮之本也。體端而實者,謂之貞固;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勁而精者,謂之勇敢;勇敢也者,義之決也。色平而暢者,謂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質恒性,故謂之五常矣。五常之別,列為五德。是故:溫直而擾毅,木之德也。剛塞而弘毅,金之德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寬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簡暢而明砭,火之德也。」這早期的人才評鑑法,即便到了後代,亦少有出其右者。
古書其實相當多,命理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千年的歷史,再不斷的試驗整合之下,方能歷久彌新,也就是說該有的都有了,發展觀念技巧只是從當中再做演變而已。現代人也不少新東西,但若不是從古法當中衍生而出,我認為可看價值就不高,因為這些東西往往難以經的起檢驗。凡事離不開「人」,古人對人的長期觀察和經驗累積,是祿命法之所以能延續到現在的主因,要站在前賢的肩膀往外看,才能看的更高、更遠。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李荊蓀,白色恐怖受難者
好人壞命 天地常態 /文:王鼎鈞 姜貴「喜歡」算命(他未必相信算命),台北市有那些「命理學家」,他一個一個說得出真名真姓。有人居室高雅,門外常常停著晶亮的黑色轎車,有人藏身陋巷,主顧大半是滿臉倦容脂粉斑剝的酒女舞女,姜貴都去請教過。我在十六、七歲「插柳學詩」的時候,我的老師擅長占...
-
我一直覺得我的國小教職生涯是地雷股,或許當初會放棄公費生便是因為冥冥當中要我避開雷區吧?! 但最終還是繞了回來,我將之稱為「命運的陷阱」!因為命運總是會牽引著希望脫離原本預設軌道的自己回到命運挖好的坑上。
-
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九日,張幼儀在江蘇寶山出生,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 其二哥,張君勱(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勱,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筆名君房,以字行,是著名的中國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四哥,張嘉璈(18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