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16, 2012

專業,換個角度就是不專業。


當我看到一些專業人士,針對一些現象提出他自己的批評,而又得到眾多附和時,說實話,我還真的感到挺害怕的,害怕什麼,怕自己變得跟他們一樣,一種自我概念過高的現象。

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一旦達到某種高度,似乎很自然的也會認為自己在看待每件事時,都是具備同樣相同的敏銳度,所批判的也都是正確的,特別是周遭的人,因為對這些專業的人士的肯定,連帶對他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多所認同,但,真的是這樣嗎?

所謂的專家,就是對某類事物的鑽研理解比一般人透徹,因此在該領域他所能提出的看法、角度和意見,會遠比不熟悉的人來的深入和廣泛。但對於他們所不理解的領 域,充其量也不過就和一般人相似,甚至見解更淺,那麼他們對於一些非專業領域的現象的批評,又為什麼能夠說得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還能在文章侃侃而談,絲 毫沒令人感受到一點,嗯,虛心呢?

更奇怪的是,人們也是如此,專業人士講出來的話就是比較有份量,一個化學教授大談教育,跟一個國小老師講教育,似乎人們就是比較認同教授所說的話,而忽略他所學其實是化學的事實,因此雖然根本是不同領域,但因教授的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們對「專業」人士的意見,就是較為信任。( 但誰才是專業啊?!誰真的瞭解第一線教學狀況?

西方科學教育的影響下,分科教學是一種很普遍現象,不斷地分類,因此勢必要偏,不偏則無法立派,光教育就可以分成行政、心理、社會、哲學等等類別,心理又 可以分成五大學派,唸過研究所的人更知道,研究題目的設定不能太廣,要精細。但是,實務上能這樣搞嗎?真正研究學問的人就會瞭解,實務上一定要整合各家意 見,特別是對象是人的時候,絕對沒有一體適用的理論,人有形形色色的人,因此反而要廣,要觸類旁通,要用各種角度來看待對象,要能夠活用習得知識。

說真的,我覺得教授們每幾年就應該就親自到第一線試試自己的理論,企管教授就到業界;教育的就親自去帶帶看現在的孩子,看看他們是要用哪種理論來教學;商科的就看看人際跟理論在業務行銷上要怎麼結合。諸如此類,才能知道社會所需,不要老是讓社會重新再教育這些所謂的人才。

因此,在工業時代以培養代工人才為考量而設計的教學方式對於現代的我們真的還適用嗎?我想,許多人早已逐漸發現問題所在,才會有所謂課程統整,更多新的教學理念出現,強調更能發揮創意的教育。 

我還挺怕自己有天也變成這樣,一旦執著於自己的信念,衝突就會產生,一旦開始相信某個東西,就看不見其他東西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李荊蓀,白色恐怖受難者

好人壞命 天地常態 /文:王鼎鈞 姜貴「喜歡」算命(他未必相信算命),台北市有那些「命理學家」,他一個一個說得出真名真姓。有人居室高雅,門外常常停著晶亮的黑色轎車,有人藏身陋巷,主顧大半是滿臉倦容脂粉斑剝的酒女舞女,姜貴都去請教過。我在十六、七歲「插柳學詩」的時候,我的老師擅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