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10, 2014
境界現前,方知愚癡
前陣子,從9/21後我就時常被自己的情緒干擾 ,人似乎變得比較多愁善感,抑鬱了半個月,一直在調整,很累。
之前想要脫離這種灰黑、鬱悶的情緒,但這種情緒像是甩不開的黏著物質,總是頑強的沾粘在心中,一個不注意,就像滴入清水當中的墨,倏忽渲染開來。
我嘗試靜坐,卻發現心卻怎麼也定不下來,我的意識明白的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不斷的把自己從這樣的感受當中抽離回當下,但卻總在無意之間又被情緒給影響了心境。
一念無明,真的很可怕.....
那種陷入感,如同被一陣無力、不甘、悲傷、煩悶、無奈等等諸多糾結的情緒所包覆,在情緒的背後,我看到了一絲恐懼,所以我能體會憂鬱症為啥最後會自殺,人長期陷在這樣的情緒當中,若找不出根源,那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夢魘便會不斷侵蝕掉人們的希望和消融一切正向的力量,直到痛苦勝過於對死亡的恐懼為止。
在這段時間當中,我看著自己被外境刺激,勾起心中種種過去經歷,看著自己情緒的起伏,雖然人前我還是一貫模樣,暫時忘卻煩惱,卻又在孤身一人時任過去、現在、未來種種妄念干擾自己。
我以為自己知道問題在哪,但其實我根本沒有找到根源,然後我才知道大腦多怕受傷害,把許多自己不敢剝開的問題深深隱藏在腦海深處;然後,才知道我可能連看的勇氣都沒有。
當我發現心裡沒有依靠的空虛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不斷地想要抓點什麼,就像黑暗當中的人想要有光,溺水的人想要一根浮木;然而「心」在哪呢?我們先讓自己有了「心」這個形象,於是有了「心」,再讓這個「心」去找一個東西來依附,以便安自己這一顆虛妄的「心」,安全感、踏實感、滿足感都是建立在自己心中所執著的一種形象,於是我深刻的體驗到,這就是「攀緣」,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欺騙自己,以為這樣便有所依,這不是愚癡又是什麼呢?!
煩惱消除了嗎?沒有,放下何其難,人的執念真的很可怕,因為那不是意識的事,那是整個心智包含潛意識的事。
我只能繼續看著情緒的起落,但我知道我這次找到了可能是根源的癥結,我們的七情六慾果然是修煉心性的好工具,佛家講煩惱即菩提、歇即菩提,都沒錯,但前提是我們還沒被這些煩惱給壓死,轉的過去就覺悟,轉不過去就當鬼了。
不這樣來一次,根本不知道自己原來憂慮的是什麼,煩惱的是什麼,自以為的可能根本不是真正的問題根源。
然後10/6忽然就好了。
是的,忽然,很明顯的感受,那種感覺就像剎那間,燈就亮了,心不恐懼了,陷落感消失了,同樣的情境、事件居然不會再讓我有那種好像掉入情緒的深淵的束縛感。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很難得的經驗,我第一次體驗到何謂心無罣礙,無有恐怖,當無常來去,只要有所依,就有恐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李荊蓀,白色恐怖受難者
好人壞命 天地常態 /文:王鼎鈞 姜貴「喜歡」算命(他未必相信算命),台北市有那些「命理學家」,他一個一個說得出真名真姓。有人居室高雅,門外常常停著晶亮的黑色轎車,有人藏身陋巷,主顧大半是滿臉倦容脂粉斑剝的酒女舞女,姜貴都去請教過。我在十六、七歲「插柳學詩」的時候,我的老師擅長占...
-
我一直覺得我的國小教職生涯是地雷股,或許當初會放棄公費生便是因為冥冥當中要我避開雷區吧?! 但最終還是繞了回來,我將之稱為「命運的陷阱」!因為命運總是會牽引著希望脫離原本預設軌道的自己回到命運挖好的坑上。
-
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九日,張幼儀在江蘇寶山出生,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 其二哥,張君勱(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勱,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筆名君房,以字行,是著名的中國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四哥,張嘉璈(18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