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5, 2013
人生 — 未盡之畫
父母在看孩子畫畫時,時常因為與自己印象不同,便常常忍不住想動手,告訴他們怎麼畫,或者乾脆就說畫錯了,再拿出一張畫紙重畫。
「畫得像」常常是唯一標準,至少要讓人看得懂。
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去才藝班,想藉此增加孩子的美感,但一星期才一兩堂課,一班又有許多孩子需要學習,往往成效有限,而更常看到的是同一班的孩子所畫出來的圖幾乎都一模一樣。
於是,從小開始,我們便扼殺了孩子們的想像和創意。
教育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喊著社會正義,不願學校成為社會、文化再製的場所,我們希望教育能夠多元化,去集中化,能夠讓孩子適性學習,培養自學力;但另外一 面,我們卻不斷地扼殺孩子們自己的想法和勇氣,要求他們按照我們覺得對他們好的選擇前進,我們給了孩子一個框架,要求他們照我們所想的來完成他人生未完成 的畫。
然後,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擠進名校,一方面又喊著名校讓孩子學習壓力過大,卻從來沒想過,孩子到底心中想要學習的是什麼?但又或許,這種夢想,早在童年的時候便已經因為順應大人的種種要求消逝了。
所以孩子們成長後走了與父母相似的道路,又用這樣的方式要求他們下一代,一代一代,複製再複製…….
就放手吧~~
放手不是放棄,不要告訴孩子他們的人生應該如何畫,而是相信他們,支持他們,讓他們在人生當中盡情揮灑屬於自己的色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顏正國
盆花奇馥,七殺壓身的絢爛人生 在基隆的海霧與街巷中,一株乙酉之木悄然綻放。那是1974年甲寅之年,月落甲戌,日坐乙酉,時至丙子。日主乙木,納音「泉中水」,卻在酉金之上成「盆花奇馥」之象,猶如一株精緻盆栽,花香獨特,柔美而堅韌,需精心呵護方能盛開。年月雙甲劫財,猶如園林眾木環繞,帶...

-
孫文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名 文, 幼名 帝象, 譜名 德明, 字 明德、載之, 號 逸仙、日新。 流亡 日本 時曾 化名 中山樵(故稱孫中山)。生於 廣東省 廣州府 香山縣 翠亨村 ,成長於翠亨村、 檀香山 及 香港 , 祖籍 廣東 東莞 。 中...
-
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九日,張幼儀在江蘇寶山出生,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 其二哥,張君勱(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勱,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筆名君房,以字行,是著名的中國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四哥,張嘉璈(18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