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25, 2014

情境的力量

社會心理學家K.Lewin曾經提出認知場地論,認為「」在不同的「情境」當中,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只有了解當時整個情境,才能預測人類行為。

場地論的概念通常用以下等式表示之:B = f (P, E)

B是行為(behavior)、P是個人(person)、E是環境(environment)、f是函數(function)。這個函數關係說明個體的行為是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交互影響所形成的一切變化。

即使同一人在不同時間,對相同情境也可能表現不同行為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一九七一年,社會心理學家金巴多教授主導「史丹福監獄實驗」;該實驗有如一發震撼彈,引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人性的天真看法。

在實驗中以標準的生理與心理測驗,挑選了自願擔任受試者、身心健康且情緒穩定的大學生,被隨機分派到「守衛」和「犯人」兩組,接著讓他們身處模擬的監獄環境。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被指定的角色。實驗第六天,情況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轉變為殘暴不仁的守衛或是情緒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分,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為期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中止。

有一個問題是,當金巴多說好人變成了壞人時,那些「壞人」並不認為自己成了壞人,他們要麼認為受害者罪有應得,要麼認為自己只是採用了惡的手段來實現其正當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為自己採取的手段辯護。

是怎樣的「情境力量」和「團體動力」使平凡男女變成殘忍的魔鬼?


我們的周遭,是否正在不斷上演這樣的劇情?

若是覺得看書太麻煩,可以聽聽金巴多教授在
TED的演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李荊蓀,白色恐怖受難者

好人壞命 天地常態 /文:王鼎鈞 姜貴「喜歡」算命(他未必相信算命),台北市有那些「命理學家」,他一個一個說得出真名真姓。有人居室高雅,門外常常停著晶亮的黑色轎車,有人藏身陋巷,主顧大半是滿臉倦容脂粉斑剝的酒女舞女,姜貴都去請教過。我在十六、七歲「插柳學詩」的時候,我的老師擅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