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19, 2011

鑒古知今



真怪,我看討論有提《三命通會》,但卻沒人提到《五行精紀》或《李虛中命書》,事實上三命通會很多觀念用法是從《五行精紀》所抄錄下來,《五行精紀》成書於宋代,而宋代到明代是命理一個很重大的轉折點。過去命學包含星法,但明代以降,星法由於政治因素,一般民眾難以學得,所以用法逐漸流失,這中間的斷層,我們只能在古書當中略窺一二,甚至許多用詞,夾雜諸多系統。舉例來說,五行便包含納音五行、化氣五行、正五行等等,不同系統要互相參用,必定要對該系統有所理解,方能知道何處可用,何處不可兼雜。所以後人解釋是否正確,若不往前考證,便難以貫通。拿化氣來說,對星學不解,就難以理解其中原理,明清後對化氣的用法,其實已經多少偏離早期的看法。蘭臺妙選一書亦是,此書可看到過去對納音和星學相當多的取象和用法。

星期三, 11月 16, 2011

四字斷終生


四字斷終生,是以日干為主,配合生月、時,以四字詮釋一生。其辭典雅賅要,富含文趣,配合鬼谷子分定經兩頭鉗論斷、韋千里八字提要,讀來更有一番滋味!

想看自己的四字斷,可以點下面連結:

校園能否出現簡體字?

小學宣導影片中的簡體字:讓觀念成為主角,包容字體的微光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映在課桌上的彩色畫紙上。老師播放了一段宣導影片,螢幕上閃過幾個簡體字,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聽著影片講述「性平」的觀念。這一刻,字體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