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影片是泰國的一則廣告,但內容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是一群孩子們的築夢歷程。這讓我想到了台灣的棒球發展,想到了紅葉少棒,也想到很多沒有資源的弱勢族群。
星期二, 7月 10, 2012
星期五, 7月 06, 2012
杏壇軼事 — 教育市場化
學校是非營利組織,基本上非以營利為目的,無論公私立學校皆如此。當然這是理論上,特別是對私立學校而言,不以營利為目的,那「老闆」成立這間學校的目的在哪?
私立學校幾乎都是企業界的轉投資,一方面可以透過學校達到避稅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高舉造福鄉里,或是為教育貢獻的旗幟,取得良好名聲,這就跟掛著某慈善團體名號的醫院一樣,拿了大家的善款,但看病卻還是得附掛號費。弱勢團體的子女想進私校,照樣得提錢來見。
訂閱:
文章 (Atom)
島嶼的回音:從文學尋找台灣的多元與包容
台灣,這座漂浮在歷史浪潮中的島嶼,承載了清領的古樸、日治的變革與戰後的喧囂。 每一次時代更迭,都帶來新的旅人,留下一抹抹文化的印痕。然而,今日的我們卻常因細微的差異而心生隔閡,彼此對立,甚至在某些極端的聲浪中,讓這片得來不易的民主土壤隱隱裂開。回望早期台灣文學家的文字,他們的生命...
-
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九日,張幼儀在江蘇寶山出生,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 其二哥,張君勱(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勱,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筆名君房,以字行,是著名的中國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四哥,張嘉璈(1889...
-
四字斷終生,是以日干為主,配合生月、時,以四字詮釋一生。其辭典雅賅要,富含文趣,配合鬼谷子分定經兩頭鉗論斷、韋千里八字提要,讀來更有一番滋味! 想看自己的四字斷,可以點下面連結: 四字斷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