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17, 2009

陰陽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一為初始之氣,二則分出陰陽,
三是指陰陽結合而成的沖和之氣,即陰陽二氣以及中和之氣,
沖和之氣是有形之氣,氣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在天成象,
在地則成形。

萬物由陰陽組成,陰陽雖相對而互相依存,外顯而內隱。
《子華子•北宮意問》記載:“夫天降一氣,則五氣隨之。寄備於陰陽,
合氣而成體,故有太陽有少陽,有太陰有少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故陽中之陽者,火是也。陰中之陰者,水是也。陽中之陰者,木是也。
陰中之陽者,金是也。土居二氣中間,以治四維,在陰而陰,在陽而陽。
故物非土不成,人非土不生。

天地有四時流行之氣,五氣散於其間,分陰陽而成十干,兩兩成對。

六十甲子納音亦如是,甲子乙丑一組,丙寅丁卯一組。
甲子為陽,乙丑為陰;以甲子一柱而言,甲為陽子為陰,
甲子合而陰陽相交,納音在其中而為人。

校園能否出現簡體字?

小學宣導影片中的簡體字:讓觀念成為主角,包容字體的微光 在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映在課桌上的彩色畫紙上。老師播放了一段宣導影片,螢幕上閃過幾個簡體字,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聽著影片講述「性平」的觀念。這一刻,字體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