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光緒五年八月廿四(1879年10月9日),字仲甫,家譜名慶同,科舉名乾生,留學日本時名由己,辦《安徽俗話報》時名三愛,辛亥革命後始名陳獨秀,辦《每周評論》時名隻眼,號實庵。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府懷寧縣十里舖(今屬安慶市大觀區)。中國近現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動家、語言學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及首任總書記,中國托洛茨基主義的精神領袖。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創辦了著名白話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
家譜:
台灣,這座漂浮在歷史浪潮中的島嶼,承載了清領的古樸、日治的變革與戰後的喧囂。 每一次時代更迭,都帶來新的旅人,留下一抹抹文化的印痕。然而,今日的我們卻常因細微的差異而心生隔閡,彼此對立,甚至在某些極端的聲浪中,讓這片得來不易的民主土壤隱隱裂開。回望早期台灣文學家的文字,他們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