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匡胤 宣祖次子,名玄郎,字廷祚,宋朝開國皇帝。
史云:後唐天成元年丙戌年,後唐明宗每夕於宮中焚香祝天曰:嗣源,胡人也,因亂為眾所推戴。願天早生聖人,為庶民明主。第二年,公元927年天成二年丁亥年二月十六日酉時,洛陽浚儀縣東夾馬營,生下一個香孩兒,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即太祖匡胤也。既長,面方耳大,天資雄偉,稟性沈厚,有大量度,喜好射騎。母親勸他讀書,太祖憤然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世擾亂,兒嫻習武事,他日有機可乘,得能安邦定國,出人頭地,不至虛負一生”。初從郭威,所向有功。郭威立國,廣順初,拔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復任開封府馬直軍使。周世宗柴榮即位,入典禁兵。
公元956年周顯德三年丙辰龍年七月,世宗下詔親征南唐,宣祖父子亦隨周主南行,太祖星夜前進(太祖一下南唐),掩襲清流關,大破李景兵十五萬,生擒唐將皇甫暉、姚鳳,滁州遂平。一日,有軍事判官趙普來見,相會歡洽,凡有疑難,盡與籌商。適宣祖亦率兵到滁,父子聚會數日後,宣祖有病,太祖旦夕侍奉,不料揚州警報,周世宗命太祖速救六合,乃託趙普侍候宣祖之病,自選健卒二千,即日東行至六合,以少敵眾,大敗唐帥景達、岑樓景等三萬餘眾。既而引軍還滁,入城省父,見宣祖病已痊癒,大悅。宣祖述及趙普侍奉之力,太祖乃再拜趙普之功。即奉宣祖與趙普 一同還汴。周世宗封宣祖為檢校司徒兼天水縣男,封太祖為定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封趙普為節度推官。十一月,會宣祖舊疾復發,醫藥無效,竟至謝世,周主厚賜賻儀,追贈太尉,並武清軍節度使官銜,太祖居喪守制。四年六月,周世宗復親征南唐,與太祖同行(太祖二下南唐),南唐將朱元登山,遙見太祖威風凜凜,嘆曰:我聞他智勇兼全,累敗吾將,今見豐儀,名不虛傳。及交戰,連敗唐將,壽州已得。
周世宗還汴,加封太祖義成軍節度使,晉檢校太保。冬,又命太祖去攻濠、泗、揚、天長、泰、海、楚等州,皆平(太祖三下南唐),生擒陳承詔獻於周世宗。唐主大懼,並獻廬、舒、蘄、黃四州地,舉國內附,聽命中國。周主奏凱還朝,賜賚太祖特別從優,改授忠武軍節度使。
公元959年周世宗顯德六年己未羊年,北漢引遼人入寇,世宗下詔親征,即召太祖入朝,命為水路都部署,又簡親軍都虞侯韓通為陸路都部署,水陸並進,周主自御龍舟為後應。太祖先到,遼將多乞降,周主始到,太祖與韓通出營接駕,周主置酒大慶,遍宴群臣。席間,商議進取幽州,諸將奏對曰:陛下離京四十二天,即得燕南各州,若欲深入幽州,恐遼用重兵死守,須先機審慎,幸勿輕入。周主默然不答,銳意前進。時當炎夏,周主抱病升帳,諸將欲請駕還汴,又恐觸犯主怒。太祖獨奮然入諫,周主乃從。諸將隨駕南歸,周主在道病勢略痊,就從囊中取出文書披閱,可巧取出直木一方,長約三尺,上有五個大字:“點檢作天子”。及至汴梁,免都點檢張永德(郭威之女婿)官,改用太祖為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傅。是年八月,周主世宗崩,恭帝嗣位,改授太祖為歸德軍節度使(址在宋州,即今商丘)兼檢校太尉,仍任殿前都點檢。
公元960年周顯德七年(即恭帝嗣位第二年,未及改元)庚申猴年正月初一日,忽鎮、定二州飛報京都,說北漢主劉鈞約連遼兵入寇,聲勢甚盛,請速發大兵防邊。
是月初,立即詔集文武會議禦寇,范質保太祖為統帥,慕容延釗為先鋒,尅日起程, 調集各處鎮帥如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張光翰、趙彥徽等陸續到齊。
大軍即出景門,按驛前進,既到陳橋驛,天色漸晚,就驛下營。江寧軍節度使高懷德首先倡議曰:“主上幼弱,我等出死力何人知曉,不如應天順人,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諸公以為何如?”諸將應曰:願從高公言。當夜安排,明晨行事,諸將環列待旦。甲辰黎明,大眾齊逼寢所,太祖驚覺,起問何事。太宗略言諸將情形,太祖曰:“此事豈可行。”言尚未畢,高懷德等已捧進黃袍,即披在太祖身上,眾將校一律下拜,三呼萬歲。太祖固拒不聽,被強扶上馬。太祖語諸將曰:“我有號令,汝等能從我否?”諸將齊稱聽令,太祖曰:“太后、主上(周主)我當北面事之,汝等不得冒犯;京內大臣與我並肩,汝等不得欺淩;朝廷府庫及士庶人家,汝等不得侵擾, 如從我令,後當重賞。否則戮及妻孥,不能寬貸。”諸將聞命再拜,無不允諾,乃整隊還汴。太祖遣家臣楚昭輔與客省使潘美,加鞭先行;大隊由仁和門入,秋毫無犯,命將士一律歸營,自己退居公署。羅彥瓌等將范質、王溥諸人擁入署門。太祖見之, 嗚咽流涕曰:“我受世宗厚恩,今被六軍逼迫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質、溥未及對,羅彥瓌等挺劍厲聲曰:“我輩無主,眾議立點檢為天子。”太祖叱之不退。
質、溥降階,下拜曰:“明公為天子,願視太后如母,處恭帝猶子?”太祖忙扶起二人曰:“此言正合吾心也。”二人出即召集文武百官左右分立朝門。少頃,石守信、王審琦等擁護太祖登殿,翰林承旨陶榖即將禪位詔書交與兵部侍郎竇儀,由竇儀朗讀詔書曰:
天生烝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而革命,其揆一也。
惟予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咨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
檢兼檢校太尉趙匡胤,稟天縱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
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討,厥績隆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歌訟獄,
歸於至仁。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於戲欽哉,畏天之命。
竇儀讀詔畢,宣徽使引太祖退至北面拜受制書,隨即掖太祖登崇元殿,加袞冕,即皇帝位,文武百官朝賀,三呼萬歲,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此乃庚申猴年正月初五(乙巳)日也。國號宋(因前領歸德軍在宋州故曰宋),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
太祖既登位,追崇祖考,用兵部尚書張昭言,立四親廟,尊高祖為僖祖文獻皇帝;曾祖為順祖惠元皇帝;祖為翼祖簡恭皇帝;妣皆太皇太后;父為宣祖昭武皇帝。每歲五享,朔薦食,望薦新,每三年一袷,五年一褅;尊母杜氏南陽郡夫人為昭憲皇太后,事母至孝;尊兄匡濟改光濟追封邕王,五弟匡贊改光贊追封蘷王。賜三弟匡義改名光義,為殿前都虞侯;四弟匡美改名光美。太祖量度寬宏,撫卹軍民,省刑薄賦,罷民力,卻貢獻,寢宮布幙,御殿葦葭,晚好讀書,親仁樂義,就道崇儒,武人亦勸讀書,嘗曰:開卷有益。置玉牒,自為之序,與三弟光義、四弟光美鼎分三派,每派各立十四字,世守相傳,週而復始。
太祖鑑於漢、唐誅戮功臣,有傷厚道,思得保全之法,會遇事未決。後訪趙普於私第,普亦勸太祖收回兵權,太祖乃設宴便殿,召石守信、王審琦等諸將入宴,酒至半酣,太祖曰:“朕非卿等不及此,但身為天子,實屬大難,不若為節度使時尚得逍遙自在。朕自受禪以來,已是一年有餘,何嘗有一夕安枕。”
守信等離席再拜曰:“陛下有甚憂慮?”太祖微笑曰:“朕與卿等,統是故交,何妨直說。這皇帝寶位,那個不想。”石守信等伏地叩首曰:“陛下奈何出此諭,目今天下已定,何人敢生異心。”太祖曰:“卿等原無此心,倘麾下貪圖富貴,暗中慫恿,一旦黃袍加身,雖欲不為,其可得耶?”石守信等泣謝曰:“臣等愚不及此,乞陛下哀矜指示生路。”太祖曰:“人生如白駒過隙,忽壯忽老忽死,從未有幾百年壽。所以縈情富貴,無非欲多積金銀,厚自娛樂,令子孫不至窮苦耳!朕為卿等打算,不如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揀擇良田,購置數頃,為子孫立些長業,自己多買歌童舞女,日夕歡飲,籍終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世世親睦,上下相安,君臣無忌,豈不是一條上策。”
守信等拜謝曰:遵旨。盡歡而散。越日,盡命諸將出為節度使,這是有史以來,歷朝歷代最優待開國功臣者,惟我宋太祖也。
時人(蔡東藩)有詩讚美曰:尾大原成不掉憂,日尋禍亂幾時休;誰知杯酒成良策,盡有兵權一旦收。
太祖以仁義治天下,以勿殺戒諸將,君道偉然,不愧為歷朝歷代聖主矣!在位十 七年(960.1.5-976.10.20),改元者三次:建隆三年,乾德五年,開寶九年。公元 976年丙子鼠年十月二十日(壬子)夜,崩於萬歲殿,聖壽五十歲(927.2.16— 976.10.20)。越年,公元977年太平興國二年丁丑牛年五月,葬於永昌陵(河南鞏義市邙嶺東南堤東堡,今西村鎮常豐村,公路西邊150米處)。
上尊諡曰: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廟號:太祖。
先配:賀氏,開封府右千牛衛賀德恩之女。生於公元929年後唐天成四年己丑牛年,公元955 年周顯德二年乙卯兔年封會稽夫人,薨於公元958年周顯德五年戊午馬年,懿壽三十 歲。公元963年乾德元年癸亥豬年追冊為皇后。上尊諡曰:孝惠皇后。
二配:王氏,彰德軍節度使王饒次女,生於公元929年後唐天成四年己丑牛年八月初八日巳時,周世宗賜冠帔,封琅琊郡夫人,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庚申猴年冊立為皇后,公元 963年乾德元年癸亥豬年十二月初九日申時崩於壽康宮,懿壽三十五歲。越年,乾德二年三月十七日午時祔葬於永安陵。上尊諡曰:孝明皇后。
三配:宋氏,左衛上將軍宋偓長女,生於公元952年後周廣順二年壬子鼠年八月十六日亥時,公元968年開寶元年戊辰龍年二月冊立為皇后,公元995年太宗至道元年乙未羊年四月崩,懿壽四十四歲。同年八月祔葬於永昌陵。上尊諡曰:孝章皇后。
四子:長子德秀,賀氏生,早逝,追封滕王。次子德昭,王氏生,追封燕王,其九世孫與莒為宋理宗趙昀,十世孫孟啓為宋度宗趙禥。三子德林,王氏生,早逝,追封舒王。四子德芳,宋氏生,封秦王,其六世孫伯琮為宋孝宗趙眘。
六女:長女早逝,追封定國公主。次女早逝,追封成國公主。三女早逝,追封永國公主。四女封燕國公主,下嫁左衛將軍王衍(王審琦子)。五女封魯國公主,下嫁右衛將軍陸保吉。六女封陳國公主,下嫁左衛將軍魏成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