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06, 2012

百無一用是書生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祇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水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 清。黃景仁

當戰亂、天災、人禍發生時,最沒用處的,或許便是書生了,如果只是自顧自的活著,人生似乎就是虛擲光陰,曾經為人類貢獻或做點有益社會的事,或許才不枉此行。戰亂仍舊有人投機鑽營,然而當一切都因天災毀壞的時候,人們或許才會發現,不管你的身份是什麼,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可惜承平時代的人們難以體會,只能藉由想像警示世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島嶼的回音:從文學尋找台灣的多元與包容

台灣,這座漂浮在歷史浪潮中的島嶼,承載了清領的古樸、日治的變革與戰後的喧囂。 每一次時代更迭,都帶來新的旅人,留下一抹抹文化的印痕。然而,今日的我們卻常因細微的差異而心生隔閡,彼此對立,甚至在某些極端的聲浪中,讓這片得來不易的民主土壤隱隱裂開。回望早期台灣文學家的文字,他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