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8, 2012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人從一出生,就受到遺傳、環境、學習、成熟的影響,而有了特殊的天賦、才情,上智下愚的區別,對於我們一生的發展,所選擇的道路來說,幾乎有決定性的影響,從這方面來說,人生其實無所謂的公平可言。
我們的一生都在追求,拚命的抓取,但到頭來其實什麼都抓不到,兩手空空的來,兩手空空的去,從這角度來看,人生倒也公平。我們總在追求成功,渴望成就,但成功往往需要特定因素的支持,像是社會背景,歷史條件,這也是我們常見的,成功者往往忽略自己成功的偶然面,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只是剛好擁有社會看中的特質。這種天賦分配與社會偶然條件本來就不公不義, 其不公義一定會延伸至人事安排,所以體制安排一定有缺陷。
因此我們的人生沒有保證,人的存在需要依靠外力,要靠種種條件、因緣聚合,才能有所謂的成功。
那麼有什麼是我們自己能掌控,非假諸外力而可得的?儒家很早就提出來,我們可以通過德性來尋求我們生命存在的價值,「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從德性來說,得之在我。但是當我們依良心做事,卻遇到沒良心的人,或者盡心力卻沒得到該有的回報時,這時我們會反過來,拒絕做個有德性的人。
我們常因為付出沒有得到回應而拒絕做個好人。當因社會的不公義或外在條件不好,就拒絕自己認同價值的時候,事實上就是我們放棄了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價值,這樣的轉變似乎是為了讓自己不受傷害,而其實最先受傷害得就是自己。我對別人很好,但人家很冷淡;我為團體付出,但別人不領情;我為工作盡心盡力,卻不被認同,付出沒有得到回報,所以從此以後我不願意主動關懷、不願意主動配合,把自己的理想和熱忱收回,逐漸冷漠,於是失去了人生的根源,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真正讓我們生命受到衝擊,讓我們價值動搖的,是因為付出而沒得到我們預期的果實,耕耘沒有得到期待的收穫。若我們要依靠這種回報才能肯定自我價值,那是沒有保障的,我們之所以對外在世界感到無力,便是如此,把人生的意義定在他人的回報這種外在因素之上,人生就沒有了依存。
很多人會告訴我們不要太天真,不要輕易相信人,因為這個社會充滿了欺騙、利益和狡詐,這種要我們取消對人的信任與我們所強調的教育正好背道而馳,所以教育為什麼難,因為所教之事跟學生在這個社會所看到的格格不入,大人說不可以的他們自己都在做,強調品德但實際上卻注重成績學歷;強調清廉,貪污的卻一堆;要人謙虛有禮,自己卻到處謾罵,種種行徑,處處讓人矛盾難循,於是,只好把重心放在知識的傳授上,反正教出成績,家長滿意,大家相安無事。
儒家講教育,著重在人性的開發,品德是只要我們自己有心就可以做到的一件事。但我們往往追尋外在的虛榮,而忽略了人性的價值,就像我們看到許多人在介紹他人時,總會特別強調是哪個學校畢業,現在的頭銜是啥之類,但,這完全與人的價值一點關係都沒,可偏偏多數的人都重視這些表象的虛名。放棄了人生自我可以掌控的價值,而去追尋外在的虛榮,那人生過得痛苦其實都是自己「求」來的不是嗎?
所以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對人有「德」而不自以為「德」,康德也說過,道德是自為目的,只有義務動機具有道德價值,若是出於義務以外的動機,如利己,就沒有道德價值。也就是說,對人好,但心裡沒有這種自己對人好的念頭;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是因為本該做好,而不是為了求得他人的認同,那麼自然就不會希望得到什麼回應或回報,如此,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熱忱會消失,因為我們在做這些事的當下,從做這件事的本身就已經得到回饋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李荊蓀,白色恐怖受難者
好人壞命 天地常態 /文:王鼎鈞 姜貴「喜歡」算命(他未必相信算命),台北市有那些「命理學家」,他一個一個說得出真名真姓。有人居室高雅,門外常常停著晶亮的黑色轎車,有人藏身陋巷,主顧大半是滿臉倦容脂粉斑剝的酒女舞女,姜貴都去請教過。我在十六、七歲「插柳學詩」的時候,我的老師擅長占...
-
我一直覺得我的國小教職生涯是地雷股,或許當初會放棄公費生便是因為冥冥當中要我避開雷區吧?! 但最終還是繞了回來,我將之稱為「命運的陷阱」!因為命運總是會牽引著希望脫離原本預設軌道的自己回到命運挖好的坑上。
-
我一直覺得教師甄試或者教育行政,考得科目跟日後教學或者工作其實沒啥太大關聯,我們透過這種方式選出來的教師或教育行政人員究竟是考試機器還是嘴炮達人,這樣真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嗎?我很難說服自己,總覺得這是集體自欺欺人。 以教甄來說,光是筆試就刪掉了不少教學認真卻無法好好唸書的好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